产后修复必做的项目有哪些?多数妈妈都适用:盆底肌/腹直肌分离/骨盆前倾需评估再行动
生完娃别急着开始运动瘦身,有几件事真得先弄清楚。不是所有修复都适合马上做,也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做。多数妈妈们更该优先关注的就这三样:盆底肌状态、腹直肌有没有分开、骨盆是否前倾了。但记住啊,这些东西可不能自己猜着来,得先评估!评估明白了才知道下一步该干啥、怎么干更合适。
为啥盆底肌修复不能忽视?
生宝宝对盆底肌是个不小的挑战。这块肌肉群就像一张结实的网兜,托着咱们的膀胱、子宫这些重要器官。怀孕和分娩过程容易让它变得不那么有力量,或者受伤了。
有些问题可能悄悄就来了。比如说打个喷嚏、抱娃用力时漏点尿;或者总感觉下腹部有东西往下坠,不太舒服;甚至夫妻生活可能也没以前感觉好了,或者疼。这些都是盆底肌状态不佳的信号。
知道了问题在哪,修复才有方向。针对盆底肌功能下降,凯格尔运动是基础训练,自己在家就能练。如果有损伤或者症状比较明显,可能需要配合些专门的理疗项目来帮忙改善功能。但关键是,别跟风乱做!自己瞎练或者在不了解情况下做剧烈的运动,可能适得其反哦。
腹直肌分离真的需要管吗?
怀孕时肚子被撑大,肚子上有两块纵向的腹直肌,中间的连接组织会被撑开、变宽,这就是腹直肌分离。很多妈妈生完娃,肚子上还能摸到一道明显的“沟”。它不只影响美观。
更重要的是影响核心力量。分离过大,身体发力方式就变了。可能引起腰背疼痛,总觉得直不起腰来;肚皮松松垮垮,用不上力;严峻的话甚至可能影响身体的稳定性。所以关注它是必要的。
千万别上来就卷腹!这是大忌。分离状态下猛练卷腹,可能越练越分得开。头一步必须是先确认分离的宽度。通常建议产后去查一查。如果分离比较宽,得可靠行专门的闭合练习。
这些练习不是普通虐腹动作,更强调促活深层的腹横肌,学习正确的呼吸模式和发力方式,帮助那两条肌肉慢慢归位。这需要时间,急不来。等分离窄了,再逐步进行强度大点的核心训练才稳妥。
骨盆前倾了怎么办?
很多妈妈抱娃姿势不知不觉就变了:肚子往前挺,屁股往后撅,显得腰特别弯,整个人看着重心不稳。这就是常见的“产后骨盆前倾”。抱着宝宝时间长了,容易养成这个习惯姿势。腰酸背痛跟着就来了。
这种体态让腰椎承受太大压力。抱孩子、弯腰换尿布,久了腰部肌肉酸胀不适;腰后面那个弧度可能看起来特别明显;小肚子也容易显得凸出来;时间长了,还可能影响其他关节。
别急着去正骨或者随便上器械整骨盆!问题出在肌肉力量和习惯上。真正要做的是调整肌肉失衡。腰背肌肉太紧,腹肌和臀部肌肉力量不够,核心不稳,这都会加剧前倾。
正确的做法是拉伸过紧的腰肌和大腿前侧肌肉。同时好好锻炼臀部肌肉和腹肌力量,特别是深层核心力量。日常抱娃、站立时,有意识地把骨盆摆正一点。核心稳了,骨盆自然也就更容易稳定在好的位置上。运动的选择也要规避会让前倾加重的动作。
清楚状况才能有的放矢
盆底肌、腹直肌、骨盆状态是产后修复的关键基石。它们共同影响妈妈的身体健康、舒适感以及运动能力的基础。忽视它们,修复可能功亏一篑,甚至带来新问题。
所以更核心的一点是:评估先行。别看到别人练啥自己就练啥。找个可靠的人员帮你看看自己的盆底肌功能如何、腹直肌分离几指宽、有没有骨盆位置异常。弄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,是松是紧是力量不够还是协调不对。之后才是做选择题。了解自身情况,选择真正需要的、适合自己的修复项目和运动方式。
把这三样基础评估做好、调整好,后面无论是想改善身材、开始运动锻炼,都会更效率较高、更踏实。妈妈们在照顾宝宝的同时,也要用心关注自己身体的这些重要信号,科学修复才是长久之计。